红色建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清华建筑设计院
红色建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清华建筑设计院
红色建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清华建筑设计院,古建保护基金会,越南古建筑保护,农商行团队文化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正式开馆。7月6日,习对于开馆作出了重要批示。庆建党百年,值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之际,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希望你们以此为新起点,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档案法,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特别是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
2014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持下,设计方案在十个竞赛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标方案。
庄惟敏院士指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由于选址位于北京老城区,用地空间狭窄。周边除城市干道之外有医院,住宅及办公楼等既有建筑,建筑周边情况极为复杂。项目方案设计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解决和周边道路,城市空间及既有建筑的关系问题。其中牵扯到日照权益,空间间距,消防扑救面等。设计通过日照分析,在严格遵守退线要求的前提下,整合有限用地的可建造空间,精准设定建筑主体的可能边界,实现符合规划要求和满足各方权益前提下的可建面积最大化目标,巧妙地组合空间形态,使项目在满足多方利益和城市整体空间格局的前提下,彰显出国家级重要文化殿堂的整体形象。”
2014年底-2021年,清华设计团队数十人全过程参与并圆满完成设计任务。庄惟敏院士表示:“这个项目的设计体现了我们设计团队,从前期策划,既有同类建筑后评估研究,数据分析,空间决策,到方案确定的全过程闭环工作实践。是在北京老城区完成高密度建设的一次理性的科学的设计方法论的尝试。也是在这类文化建筑设计中探索用当代建筑语汇,表达历史文化传承和内涵的一次有益尝试。”
2021年7月19日,“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在当天开馆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展,标志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正式投入使用。
庄惟敏院士介绍《国际档案馆建设的新情况和新趋势》▲调研皇史宬、调研故宫西华门库房里的玉碟和龙柜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保管明清两代中央国家机关和皇室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明清档案1500多万件(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明清历史档案,上起明朝洪武年间,止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时期,跨越550余年,是现存最完整、翔实、清晰、实用、数量最大的古代王朝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从1925年建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专业档案机构,是我国近现代档案事业的开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北京故宫西华门内,现有条件已不满足档案保存、展示需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史馆新馆建设工程,有利于抢救和保护明清档案文化资源,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新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总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高45米。
建筑形体组成源于中国传统高台建筑的空间格局,主入口面向东侧城市主要干道,通过宽大的台阶,由二层进入主门厅。为了减缓主体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压力,主入口做成内凹式,内凹入口的顶部结合以抽象的斗拱造型形成的叠涩,既突出主入口空间,又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符号韵律的立面特征。建筑造型并非采用古典建筑的手法,而通过简约的竖向构图以及暖色调的石材表面,其中镶嵌篆刻文样的雕刻石材,提现提现气势宏大,现代又不失文化品位的气质。主体建筑一侧的副楼顶部以大片的玻璃内透藏书阁作为主要立面装饰,既丰富建筑立面细部,又隐喻这一国家历史典藏文库建筑的身份。
作为国家级典藏建筑,它除了满足明清档案的收藏研究之外,还有一部分功能要向公众开放。设计考虑了与周边城市街道的关系,特别设置了专门面向公众的出入口,引导观众在参观明清档案的同时,体验感受其中的文化氛围。图书与会议演讲空间的设置也表达了这座文化建筑本身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种开放姿态。
设计团队前期通过《国际档案馆建设新情况新趋势》的专题研究和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档案馆功能组成量化分析,对档案馆功能的复合利用进行梳理并设计任务书进行修正。
建筑师积极介入展陈大纲的编制工作,根据档案特征不仅考虑文字档案,对舆图档案如最大的4.53×3.47m《大明混一图》,最长76m的《金沙江图》都细致考虑了各种展出场景。结合热点事件充分挖掘空间和展陈特色,把诸如中外划界谈判、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涉疆、涉藏、中国南海主权等发挥重要的历史凭证作用的档案和舆图统筹考虑。
项目设计以研究为先导,围绕“档案保护挑战大与修复难度高”、“档案馆复合利用困难大“、“规划限制和复杂需求结合难”、“档案馆可持续运营挑战大”等问题,提出综合提升档案馆保护和活化明清皇家档案文物的能力、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强化当代档案馆复合利用特征、尊重祈年大街文脉环境的建筑造型与细节、目标前置的绿色设计等设计策略。
设计考虑环境文脉和城市肌理,设置院落让空间富有生气。建筑整体风格舒朗庄重,大度雍容。米黄色洞石纹理细腻,竖立的形竖立红、绿头牌有所联想,又仿佛徐徐打开的奏折。大门主入口的台阶和斗拱和进入中央大厅轴线,形成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空间序列。外立面的24枚玉玺纹样雕刻和入口铜门三角六棱窗纹样,暗合馆藏文物的来源特征。裙房转角部位神似御书房的大片御架,表达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自身独特的文化气息。
相关文章
- 增强责任感全力抓推进抓落地 尽快打开古城保护工作新局面
- 怀化学院:对“杨家大院”古建筑进行数字化保护
- 过年想笑闭眼选它古建保护工作
- 数字化转型的1目标3领域
- 吃饭时间算不算工作时间?吃饭时间工作算不算加班?
- 菲尼克斯电气大数据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助推“数据中心+新能源”打通零碳路
- 中国八大瓷砖品牌惊艳博洛尼亚陶瓷卫浴展
- 古建保护:平移不如留下整体历史环境
- 当历史城市遇上文化遗产
- 古建筑保护应该严上加严
- 通州东城门遗址遭野蛮施工 保护方案未公布(图)
- 山西省有一条古建黄金旅游线座国保十几座古村
- 我县成立古建筑协会保护古建的电影
- 如何留住历史的记忆——山西古建筑保护面临困境
- 郑俊雄:保护好利用好古建筑 走出一条具有海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 天水民俗博物馆开展南宅子古建筑彩绘保护修复专题讲座
- 监理不清楚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怎能做好验收?
- 专访 从技术、资金、人才三个方面解决文物建筑重修缮、轻保养的问题
- 旅游信息丨沂水县加大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旅游招商力度
- 太原五一广场北广场仿古建筑主体基本完工